隧道博客裡-順頌平台
 

2011年情報工作小結

作者:阿樓   阿樓博客裡  2011/11/20   来源:阿樓隨筆
    一、完成編輯、出版《盾構隧道科技》3期,全國隧道行業發行
    2011年10月,《盾構隧道科技》(Shield tunneling technology)通過ISSN國際中心認定,獲得國際標準刊號ISSN2225-0212,由中國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該刊為雙月刊,編輯部設在技術中心網站。編輯部一直以來堅持“國產盾構研發、工程推廣應用”的辦刊理念,致力於隧道行業的國產盾構、設備產品、盾構機工程應用、世界軌道交通隧道工程、技術前沿論壇等資訊的發佈與交流。現在已經擁有100多家期刊交換企業、2000多名常用讀者。
    二、完成編輯、出版《上海隧道》4期,全國隧道行業發行。
    三、成功組織、籌備、舉行“第五屆中國國際隧道工程研討會”,取得五項成果
“第五屆中國國際隧道工程研討會”於 2011年11月10日~12日,在上海興榮溫德姆酒店隆重舉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尹弘、國際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間協會(ITA)主席In-Mo Lee、原建設部副部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譚慶璉、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應名洪、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理事長郭陝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理事長副理事長、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董事長梅志榮、上海城建(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志強、上海城建(集團)公司總裁張焰、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總工程師秦雲等領導,以及來自中外的嘉賓、專家、設計師和工程技術人員580名正式代表,出席了為期三天的大型國際隧道研討會。
    “第五屆中國國際隧道工程研討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大會的主題為“地下交通工程與工程安全”,學術報告有五個方面內容:(1)地下工程管理與高效施工;(2)地下工程建設與節能降本;(3)地下工程新技術與資訊化;(4)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與可持續發展;(5)城市地下空間網格化建設與高效利用等。
    “第五屆中國國際隧道工程研討會”在主辦單位和支援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獲得五項成果。
    成果之一:本屆研討會再現了中國國際隧道工程研討會的影響力,成為國際品牌“隧道高峰論壇”之一
    繼“第四屆中國國際隧道工程研討會”之後,本屆研討會參會代表再次超過500人,規模空前,正式代表538人,來自14個國家。另外,研討會禮儀志願者21人,會務工作人員25人,國內外著名媒體30餘人,總人數超過600人。
    國際代表35,分別來自韓國、丹麥、義大利、英國、荷蘭、加拿大、奧地利、德國、日本、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特別是ITA派出專家代表團,成員如下:團長:ITA主席,In-Mo Lee (韓國)、團員:ITA前主席,Martin C. Knights(英國)、ITA副主席,白雲(中國)、ITA副主席,Søren Degn Eskesen(丹麥)、ITA教育和培訓基金會執行主任(ITA前秘書長),Claude Berenguier(法國)、ITA執委,Chun Nam Ow(新加坡)等。
    國內代表520,分別來自上海、北京、河南、臺北、重慶、成都、廣州、深圳、洛陽、杭州、太原、蘭州、西安、武漢、江陰、蘇州、南京、增城、福州、青島、南陽、合肥、長沙、鄭州、瀋陽、唐山、常熟、聊城等地區。
    國內外媒體30餘人,分別來自隧道網、Tunnel Talk、《隧道建設》、上海電視臺、東方衛視、上海廣播電臺、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文匯報、新聞晨報、新聞晚報、天天新報、勞動報、青年報、建築時報、新華社、上海日報、上海科技報、東方早報、時代報、東方網、浦東時報、新民網、中國新聞社、中華建築報、中國建設報、工程機械週刊、揚子晚報等。
    國內外著名媒體在第一時間作了相關報導。其中,隧道行業著名傳媒“隧道網”作了兩天的現場新聞、視頻直播。歐洲著名隧道傳媒“Tunnel Talk”和中國著名期刊媒體《隧道建設》都派出了職業記者,連續跟蹤數天,進行採訪報導。
    “中國國際隧道工程研討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國際著名“隧道高峰論壇”之一。
    成果之二:本屆研討會突出隧道學術研討的國際性,讓世界分享隧道的經驗與成果
    來自12個國家的發言嘉賓,作了總計44個的大會主題報告,其中,ITA領銜的國際主題報告達到16個。他們分別來自韓國、丹麥、義大利、英國、荷蘭、德國、日本、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
    國際隧道專家演講的主題內容如下:
    (1)交通隧道工程發展的展望― In-Mo Lee(韓國);
    (2)哥本哈根地鐵環線的設計與施工挑戰―Søren Degn Eskesen(丹麥);
    (3)工業化隧道開挖的設計和建造方法——新意法―Pietro Lunardi(義大利);
    (4)如何選擇TBM與鑽爆法,敞開式抓壁機與雙護盾掘進法―Nick Barton(英國);
    (5)丹麥至德國費蒙貝爾特海底沉管隧道案例分析―Johannes C.W.M. (Hans) de Wit(荷蘭);
    (6)TBM設計發展和高覆蓋層與複雜地質情況下大直徑隧道施工的創新―Remo Grandori(義大利);
    (7)大直徑隧道掘進機技術―Wilm Schaub(德國);
    (8)市區軟土地下空間工程施工新技術―Tadashi Hashimoto(日本);
    (9)施工技術與隧道工程―Martin C. Knights(英國);
    (10)新加坡地鐵市區線三期線路規劃與研究―Chun Nam Ow(新加坡);
    (11)現代隧道管片襯砌設計―Ralf Winterberg(德國);
    (12)三菱重工最新開發的盾構機技術的介紹―Masaru MURAKAMI(日本);
    (13)世界沉管隧道技術的新發展―Casper Paludan-Müller(丹麥);
    (14)土壓平衡盾構穿越運營中鐵路線掘進淺埋雙管隧道―Yuichiro Terada(日本);
    (15)新加坡市中心線902標寶門廊車站和相關隧道工程設計與施工―Yip Kwong Lee(馬來西亞);
    (16)防洪減災和惡劣氣候對隧道的影響―Jim Yang(澳大利亞)。
本屆研討會突出隧道學術研討的國際性,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代表分享了這些非常寶貴地下工程與隧道的經驗與成果。
    成果之三:本屆研討會學術成果具有可信的權威性,指導隧道行業的未來發展
大會主題報告總計44個,報告人都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院士、專家和學者。
    中國主要代表人物: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穎人;
    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董事長梅志榮;
    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總工程師秦雲;
    原上海地鐵建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振信;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理事長郭陝雲;
    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洪開榮;
    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白廷輝;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總工程司代理副局長鄭國雄;
    中南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院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副理事長彭立敏;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公司董事長楊磊;
    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副總經理竺維彬;
    寧波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總工程師朱瑤宏;
    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湘生等。
    國際主要代表人物:
    In-Mo Lee(韓國),ITA主席
    Søren Degn Eskesen(丹麥),ITA副主席;丹麥COWI AS公司研發部經理
    Martin C. Knights(英國),ITA前主席;Halcrow集團有限公司隧道和地質工程部主任
    Chun Nam Ow(新加坡),ITA執委,新加坡陸路交通局部門主任
    Nick Barton(英國),歐洲著名隧道專家,尼克·巴頓聯合設計諮詢事務所所長
    Remo Grandori(義大利),歐洲岩石隧道專家,義大利賽裏股份公司總裁
    Pietro Lunardi(義大利),原義大利基礎設施和運輸部長,土木工程專家

点数:18833 发布:順頌 编辑:阿樓隧道日志 联系:louruyue@sina.com
 
隧道博客裡-順頌平台
 
 
版权所有:(Notbad) 
电邮: b2b@notba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