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博客裡-樓如岳博客
 

我尝试八个方法阅读唐诗解构

作者:樓如岳   阿樓博客裡  2018/2/5 12:20:54   来源:阿樓隨筆
 
 
我嘗試八個方法閱讀唐詩解構
——读铁舞文章《唐诗能解构?》
文/阿樓



    我认为《唐诗能解构?》(简称:文章)是一篇成功文章。
    文章里洛夫解构唐诗只是一个象,真意是向大家推荐一个“解构思维”,让大家了解和明白以下四点:
    (1)解构把原来的形态打碎了;
    (2)解构是将打碎后重新组合,意思转变了;
    (3)解构呈开放性形态,强调个人体验,强调多种解释;
    (4)解构不主张有统一的定义。 
    我觉得无论怎样评价解构,如果能对症下药,合理运用,解构就有几个明显优点:
    (1)生活原本不是一种模式,解构使文化多元了;
    (2)给诗歌文本或评论一个宽容、宽松的氛围,有利于文艺百花齐放;
    (3)解构是创作的一种基本能力,对当今诗歌创作低水平重复现状,有唤醒、擦亮、激活之功能,有利于提高诗歌文本质量。
    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法,来阅读、理解这篇文章。

    方法一:一种匆匆阅读
    文章阅读,很匆忙,没有太多理解和思考,只记得有解构唐诗这么一回事,有一个“解构思维”。

    方法二:一种追星族式阅读
    《唐诗能解构?》作者铁舞,上海著名诗人,在诗圈有相当影响力。文章比较深奥,名人名作一般不去怀疑,情不自禁地点个赞。借助这一点,铁舞顺势推荐一个“解构思维”。

    方法三:一种带着赞同目光阅读
    看了这篇文章,“解构思维”有利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翻新传统、建构中华新文化”(文章第28自然段);
    (2)“来唤醒、擦亮、激活那曾被胡适等人蔑视、摧毁、埋葬的旧传统,并赋予新的艺术生命”(文章第29自然段);
    (3)“谋求对古典诗中神韵之释放的企图”(文章第29自然段)。
文章既提出方法,又提出具体修正目标,“解构”有理,有据,有道理。 
   
    方法四:一种赞同解构,发现可疑阅读 
    看了这篇文章,“解构,就是解析形态构成,我十分赞成”(文章第11自然段),这个解析形态与前面说的“解构是形变了,意也变了”自相矛盾。
     文章说:“翻新传统、建构中华新文化”,说明现在文化呈现乱象或各式各样,而解构主张文化多样化,反对统一、权威的新文化,这两者之间自相矛盾。
    文章说:“来唤醒、擦亮、激活那曾被胡适等人蔑视、摧毁、埋葬的旧传统”,又说:“现代诗是以对传统剧烈的破坏为特征的”,解构以打碎、破坏为特征,这两者之间自相矛盾。
    文章说:“谋求对古典诗中神韵之释放的企图,”与“一个被解构的文本会显示出许多同时存在的各种观点”(文章第32自然段)是矛盾的,解构从来不主张统一的文化神韵。
这几大问题,恰恰是解构所提倡的。你是否发现这里有可疑之处?

    方法五:一种意外有发现阅读
    为了进一步了解、理解这篇文章,我们查询了洛夫自己对解构唐诗的想法,在洛夫唐诗解构后记中有一个非常意外的发现。
    洛夫说:“《唐诗解构》乃我个人创作的一种实验工程”,说明他对这事很谨慎。洛夫又说:“所谓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词儿;即对所有文化体系都应该加以怀疑,都可以被解构,文化符号之间既有的关系都可以使其分解裂变,对它原来的价值产生怀疑。”洛夫在后记结尾强调了,“我这么做意图无它”,“这种解构观念与心态也许有些消极”。洛夫说他解构唐诗“是尽可能保留原作的意境,”显然与解构是自相矛盾的。洛夫解构唐诗保留原作的意境,仅仅是一种白话翻译的转换。
    洛夫一边说解构唐诗,一边又说解构尽可能保留原作的意境;一边说解构是对所有文化体系加以怀疑,一边又说解构心态是消极的。《唐诗能解构?》点评洛夫解构唐诗“内在的文脉没有变。这个解构可以说是不彻底的”(文章第14自然段)。既然不彻底,就不是解构。作者可能是让读者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怀疑。

    方法六:一种思考“洛夫式解构”阅读
洛夫解构唐诗,“我的作法是尽可能保留原作的意境。”这番话实际上表达了一种洛夫式的解构,可称之为“温和性解构”。 
    (1)形变了;
    (2)意境没有变; 
    (3)不会同时存在的两个不同的意境;
    (4)一种创造性写作。
    如果用洛夫式概念来解读、解决《唐诗能解构?》中三个问题,就可以“翻新传统、建构中华新文化,”就可以“来唤醒、擦亮、激活那些旧传统,并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就可以“谋求对古典诗中神韵之释放的企图”,显然是不可能的。
    洛夫所谓“温和性解构”,属哪一门派,有待进一步研究。 

    方法七:一种对《唐诗能解构?》表示怀疑阅读 
    不管文章如何描述洛夫,提出“翻新传统,建构中华新文化”,这仅是一个象。《周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这个象落地就是用解构的方法,对传统文化与古典诗进行再认识,对其艺术价值进行重估,对宋词、楚辞、诗经、毛泽东诗词进行重新评估。
    大家知道,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用反传统、反文化、反理性、反中心、反秩序、反崇高、反英雄的核心价值观来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你有没有能力暂且不说,你这样做了,很容易走向反面。由此,人们不由对文章产生怀疑。
    有趣的是,《唐诗能解构?》提倡的正式这种怀疑精神。

    方法八:一种对洛夫解构表示怀疑阅读
    洛夫,台湾著名诗人,军人,大学教授,诗魔,被互联网评为中国十大现代诗人,诺贝尔文学提名奖获得者。洛夫诗有两个经典用词:一是落日,二是脚印(或鞋印)。洛夫1956年写的那首经典之诗《烟之外》,这是洛夫第一次从大陆流放台湾后时写的:

    在涛声中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
    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
    结局如此之凄美
    ——落日西沉 

    到了1996年代,洛夫为了寻求宁静,将自己流放至加拿大,创作长诗《漂木》,通过“漂木”、“鲑”、“浮瓶”、“废墟”等意象,对大中国整体现实与文化进行反思: 

    没有任何时刻比现在更为严肃
    落日
    在海滩上
    未留一句遗言

    紧接着洛夫写了中国特征的东西:如十年浩劫/又一次上帝横蛮地干预历史;党书记兼总经理/一把钥匙天堂与地狱共用;把腐败的肉身/一丝丝分配给每一个子女;百代过客/有没有住店的?一个脚印消灭了另一个脚印。他在《漂木》第二章里写下这样一句:

    解构主义者所谓的臭皮囊
    一个形销骨蚀的结局
    又何尝不是另一次旅程的启碇

    由此可见,洛夫是一个真正的解构主义者。这是他长诗《漂木》获得2001年诺贝尔文学提名奖的主要元素,看过洛夫《漂木》都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但是,年近90岁的洛夫解构唐诗时,我们很明显感到他对解构意图发生了改变。他是坚持,还是改良?这个需要大家一起研讨。这就是为什么铁舞《唐诗能解构?》标题后面有一个问号的原因。 
    解构思维,就是提倡怀疑阅读。
    所以说,《唐诗能解构?》是一篇成功文章。 

2018年4月10日  

 

 


点数:1782 发布:順頌 编辑:樓如岳博客 联系:louruyue@sina.com
 
隧道博客裡-樓如岳博客
 
 
版权所有:(Notbad) 
电邮: b2b@notbad.cn